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乙脑病情凶险,病死率较高,幸存者也常遗留严重后遗症,心电图作为一种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在乙脑患者的病情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乙脑病毒主要侵犯脑实质,尤其是大脑皮质、基底核、视丘等部位,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病毒感染还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影响心脏等多个器官的功能,在心电图方面,乙脑患者可出现多种异常表现。
早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速,这是由于发热、感染等因素刺激交感神经,使心率代偿性加快,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这些早搏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心肌受损、电解质紊乱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有关,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提示心肌损害较为严重。
乙脑患者还可能出现ST-T改变,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心肌存在一定程度的缺血、损伤,其原因可能是病毒直接侵犯心肌,或者是由于全身感染导致的微循环障碍,引起心肌供血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心电图的变化与乙脑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病情越重,心电图异常越明显,动态观察心电图的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心脏功能的异常,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当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或明显的ST-T改变时,提示可能存在心肌严重受损,需要加强心脏保护治疗,调整治疗方案。
心电图检查对于判断乙脑患者的预后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果在病程中,心电图逐渐恢复正常,往往提示病情好转,预后相对较好;反之,如果心电图持续异常,甚至出现进行性加重的改变,则提示预后不良。
在临床工作中,心电图技师应密切关注乙脑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及时准确地记录和分析心电图结果,并与临床医生进行有效的沟通,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为乙脑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有力的支持,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心电图在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临床医生了解患者心脏功能状态的重要窗口。
发表评论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心电图常显示窦速、ST-T改变,偶见Q波异常及房室传导阻滞。
添加新评论